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 编程资料编程资料

微星魔龙RTX2070玩游戏怎么样 微星魔龙RTX2070游戏性能全面评测_显卡_硬件教程_

2023-05-23 421人已围观

简介 微星魔龙RTX2070玩游戏怎么样 微星魔龙RTX2070游戏性能全面评测_显卡_硬件教程_

微星魔龙RTX2070怎么样?玩游戏卡不卡?下面小编带来微星魔龙RTX2070游戏性能全面评测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微星魔龙RTX2070游戏性能全面评测:

一篇迟到的光线追踪体验文,去年PC显卡和游戏最大看点,来自老黄新的Turing™ GPU架构,以及引入的光线追踪技术RayTracing,甚至最经典的GTX显卡前缀都改成了光踪的RTX系列,可见重视程度。

VRay Benchmark中的光线追踪

光线追踪是一种“来自几何光学的通用技术,它通过追踪与光学表面发生交互作用的光线,得到光线经过路径的模型”。现在游戏基本都没有应用光源追踪技术,光线都是由你能看到的亮光的物体自身发出的,电脑也不会计算每个光源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,更不会计算这些光源的相互叠加。只是通过即使演算物体阴影和控制光线的强弱来“模拟”人眼看到的真实情况。尽管很多采用了HDR(高动态范围)效果的游戏都有很不错的光影效果,但是那远非真实的光影效果。

简单的说,相比游戏中传统的光影算法,光线追踪在镜面、玻璃、液体等材质表面可提供超逼真的照明、反射以及阴影解决方案,算法完全符合真实世界中光线的传播过程,缺点是耗费大量计算资源。

其实光线追踪并非一个新名词,我们平时就经常接触,比如好莱坞大片、CG电影、3DMAX建模等工业应用早就普及,画面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,再比如CPU跑分经常用的Cinebench、POV-Ray、V-Ray软件用的正是光线追踪技术,渲染的图片逼真程度超过3A大作,而Nvidia提出的是游戏内光线追踪。

Nvidia曾经在NVISION 08上第一次展示光线追踪渲染技术

十年之前Nvidia已经提出过游戏的光踪技术,我印象还蛮深的,展示过如图上的布加迪威龙超跑DEMO,金属漆的镜面反射质感超强,但是缺点说过,需要强大的计算性能,当时使用多路显卡也只是一段简易的场景,CG电影、工业建模可以不计成本和时间渲染,Cinebench、V-Ray渲染一帧画面,根据不同设备性能往往几秒到几分钟不等,但游戏必须60fps以上才称得上正常体验,所以历经十年,硬件性能不断升级,才磨出《战地5》这第一剑“光线追踪游戏”,也是给老Nvidia粉丝一个交代。

开箱

新包装很沉,不仅因为散热器加料,还附送一块金属显卡支架,所以整体达到2.3Kg,如果快递费加价了先别急。封面老传统,展示显卡RGB光效,型号是GAMING Z,另外看到新的RTX Logo和GDDR6显存。

背面介绍微星TwinFrozr 7代散热器和RGB。

产品配件,RTX2070显卡、显卡支架、驱动光盘、质保卡和说明书。

全金属打造的支架,质感不错,花纹装饰与主卡风格一致,显卡普遍加重,所以送支架保护很有必要,注意这块支架不可调节高度,只能支持微星RTX2070或相同厚度的显卡。

外观展示

黑灰配色的机身,银色拉丝背板

微星RTX2070魔龙风格依旧,沿用老红龙的一些经典设计,比如大尺寸双风扇,刀锋扇叶,龙纹皮肤等,最大变化不见红黑,改用黑灰配色,新卡重点放在RGB光效上,而暗色的机身更好突出背光和整体配色,至于红龙系列不知什么时候再见。

RTX2070魔龙vs GTX1070红龙,厚度增加I

2070魔龙的散热器又双叒叕加料了,拿到显卡的那一刻,不禁哼出凡凡的freestyle,你看这个卡它又长又宽,长度超过30cm(算挡板),厚度为5cm,需要占用3个PCI位置,小型M-ATX/ITX机箱可能无缘,重量更达到1485g,老红龙1090g,知道为什么微星要加显卡支架了吧,这谁顶得住?

顶部一块MSI Twin Frozr和龙形Logo的发光面板,支持RGB调色。

龙纹皮肤。

风扇外框做了新造型,灰色涂装,不规则的多边菱形组合,有点上一代公版Founders Edition的味道,RGB灯就隐藏在边框下沿。

视频接口,除了3个DP和HDMI接口,多1个USB Type-C接口,DVI则彻底消失了,老显示器用户升级前务必做功课。

8Pin+6Pin显卡供电接口

顶部高科技铁条,但这代取消了SLI双卡支持,不明白Nvidia思路,难道2070都不算高端卡了?而且以往经验来看,60/70系列才是双路SLI最佳性价比型号。

新背板颜值抢眼,双重拉丝纹理,比原来纯黑背板的金属质感强得多,龙形图案盾牌。

新老背板对比,质感差距一目了然。

TwinFrozr散热器来到了第7代,保留红龙的双大尺寸10cm风扇传统,Twin就是双,三风扇版叫TriFrozr,风扇辨识度极高,特征的弧形刀锋扇叶,新设计加凸起的导流线,提升风道性能,下面开拆散热器。

PCB核心周围覆盖一块金属板,负责显存散热。

相比单薄的PCB,散热器越做越夸张,很多时候让人以为散热器才是显卡本体,像RTX2070魔龙采用6根热管,两段大面积散热的规格,目测差不多2块高端ITX CPU下压散热器的样子,并且全身用焊接和镀镍工艺处理,用料真心舍得,当然还不是最强的,因为好奇看了眼旗舰RTX2080魔龙,3风扇和7热管,散热器不要钱的吗?

散热器有几个小细节值得一看,6根热管有1根特别粗是8mm,其余5根6mm,热管经过扁平处理,增大焊接面积。

另外一个针对供电的新设计,以往我看到供电部分都是小块散热片黏在PCB上,RTX2070魔龙把散热片直接焊到散热器上,同样是增大散热面积,这些设计帮助强化显卡的散热能力,玩游戏甚至风扇不怎么转,看后面测试。

PCB方面,RTX2070魔龙采用TU106-400A-A1高频版核心,8颗镁光GDDR6显存,8相供电,电感带有龙纹Logo。

RGB灯效一览

最后上机晒一下灯光效果,本次我用的Tt Core P3开放式机箱,显卡为垂直安装,加上全黑配色,整体很上镜,微星魔龙正脸是两条RGB幻彩线,预设流水效果,浅浅点缀,感觉刚好,不会觉得太刺眼,光污染适可而止。

性能测试

CPU-Intel i9-9900K主板-微星Z390 GAMING PRO CARBON AC内存-芝奇Trident Z RGB 3200 8Gx2 显卡-微星RTX2070 GAMING Z电源-贼船HX1000硬盘-东芝RC100 240G机箱-Tt Core P3散热-Tt Sync RGB 360

微星RTX2070 GPU-Z,核心频率1410MHz,Boost频率1830MHz,游戏实际频率可以到1920MHz或更高,显存容量8G,由于是GDDR6,等效14000MHz,远超上一代GDDR5包括GDDR5X的带宽性能。

最惊喜的静音

无论3DMark还是Furmark压力拷机,核心最高只有67℃,很不错的温度表现,裸机和低温环境也帮了忙。最令我惊喜的是风扇噪音,满载时转速依然慢悠悠的,不到1200RPM,对于10cm风扇属于非常安静的工作范围,玩游戏温度更低,甚至常常低于风扇智能启停的工作温度导致没有转,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别以为显卡坏了,检查是否超过60℃先。风扇低转速策略,可见微星对自家散热器的自信。

显卡跑分来一波

Fire Strike总分21638,显卡23879,物理24854

Fire Strike Extreme总分11001,显卡11307,物理25010

Fire Strike Ultra总分5737,显卡5551,物理24994

Time Spy总分9708,显卡9511,CPU 11007

Time Spy Extreme总分4510,显卡4416,CPU 5132

正常跑分没什么多说的,马上体验光踪。

光踪之旅

目前想要玩光线追踪,必须满足3点:游戏支持,二月份刚拿到显卡时只有《战地5》支持,现在虽然《地铁:离去》、《古墓丽影:暗影》增加到3款,但依然太少;显卡支持,当然必须老黄独家RTX2080(Ti)/2070/2060;系统和驱动支持,必须更新Win10 1809版本和最新GeForce驱动。

其中更新1809可能会有问题,因为1809版BUG较多,包括严重的用户文件夹丢失等,导致部分用户不得不回滚,而我的1803干脆接收不到推送,不推送的解决方法,使用Win10易升,可到微软官网下载最新版,或者下载1809版镜像重做系统,这个还要重装软件游戏很麻烦。

《战地5》开启光线追踪

视频—高级设置菜单,开启DX12和DXR,DXR是微软光线追踪的简称,拉到底部调光线追踪的质量,本次开的最高。如果菜单中找不到DXR,那么就是上面说的缺少硬件或系统支持。

开启或关闭光踪需要重启游戏,所以不能保证对比截图百分百相同。

图1 RTX ON

图1 RTX OFF

图1开启RTX ON后整个场景暗一些,对比度更高,因为光线追踪让泥潭水面映射出树林的影子,如果拉到远处看黑烟,也有倒影的细节,而RTX OFF的水面只做了部分物体反射,真实度不如,特别看图中间和右侧的水面倒影。

图2 RTX ON

图2 RTX OFF

图2的水面细节差距更明显,虽然也有波光粼粼的效果,但是开启光踪的倒影画质高得多,RTX OFF像马赛克纸糊的一样(关于这点我都怀疑是否故意做差来体现光踪),然后RTX OFF图还有两个光影错误,一是远处水面没有给到山体的阴影,依然只有几颗树,光踪图就正确还原了光线关系,二是出现贴图错误,靠岸边的树影缺失一块,这个特定角度才有。

图3 RTX ON

图3 RTX OFF

最喜欢的一张图,墙面呈现CG电影级的质感,主要区

-六神源码网